2025年9月10日《陕西日报》第12版教育版题:叱培洲:焊花里的育人路

时间:2025-09-15浏览:10设置

本报记者 郭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阳光透过高窗落在熔池上,如碎星般闪烁,40个工位干净整齐,10台焊接机器人臂腕轻转。

新学期,大师工作室迎来了又一批新生。9月5日,实训教师叱培洲说:“看着这些学生,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将亲手写的“德修身、技立业”贴在工作室门口,又把父亲的那句“焊工要练到八级”写在白板上,并告诉学生:“做人先立德,成才靠实技。”

30多年前,刚握起焊枪的叱培洲在电站建设工地上练就了“真本事”——他能在狭窄空间里完成“镜面焊”,累计焊接高压焊口3.5万余个,参与多种新型耐热钢焊接工艺研究20余项,参与解决全国各类电力、石化、航空航天企业焊接修复难题100余次。

2016年,为了给祖国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叱培洲带着焊枪走进陕铁院,成为一名实训教师。

他笑着说:“走进校园,我听见了琅琅书声,听见了焊接实训室里传出的打磨声。我想,这就是职业教育最动人的‘交响曲’,知识与技能、头脑与双手同频共振。”

他积极推动陕铁院的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建设,按照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完成实训基地改造,为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5年来,他教授学生6000余名,主持课余技能训练3000余课时。

5年来,他负责的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跨行业带徒34人,培养国家级、省级赛场获奖选手30余名,向企业输送高级技师100余名。

有一次,学生汪江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焊工赛项获得亚军。他在电话里哭着对叱培洲说:“老师,我终于不再害怕别人问我读的是职校还是名校了,因为技艺让我昂起了头。”结束通话后,叱培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8个字——“技能报国,不负韶华”。

叱培洲深知肩上的责任,就是要把手里的焊枪变成“点火枪”,点燃青年对技能报国的热情;把粉笔当作“指挥棒”,指向产业升级、科技强国最急需的方向;把工作室打造成“前沿实验室”,让AI焊接、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在这里率先孵化。

2025年,叱培洲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回校后,他在宣讲中告诉学生:“未来的路或许仍有高原缺氧、海上湿热,也许会面临从未见过的新材料、新工况,但我们要相信,只要心中那簇技能报国的火焰不灭,再陡的坡口也能磨成柔和的曲线,再难的电弧也能被驯服成跳动的诗行。”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