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首期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运营项目培训班18名学员在渭南完成为期90天的系统培训,顺利结业;与此同时,第二期学员也在当天正式开启新一轮学习。这标志着渭南市职业教育“走出去”迈出了坚实一步,也再次彰显了中国与非洲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成效。
首期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运营项目培训班完成培训 摄影 邵健
此次培训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尼日利亚公司委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是阿布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该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是西非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的关键民生工程之一。
学员合影留念 摄影 吴明玲
技术育人 播种友谊
“在渭南和西安的这段时光令人难忘,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铁路的先进技术,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深厚文化。虽然目前操作标准还存在差距,但我坚信,我们会改变现状,将所学带回尼日利亚。”结业学员阿科莫拉费·奥杜纳约·雷吉娜在发言中表示
她的感言也代表了18位结业学员的共同心声。在当天的典礼上,学员们不仅获得结业证书,还收到陕铁院精心准备的个性化纪念册与中国画,满载着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祝福。
在首期学员中,一位特别的身影引人关注——白杨。她是中国公司在尼日利亚培养的第一位女火车司机,也是此次培训中沟通教学的关键人物。“我希望未来能成为尼日利亚第一位高铁女司机。”白杨坚定地说。在完成首期课程后,她将继续陪伴第二批学员完成接下来的三个月学习。
白杨展示学校赠送的中国画 摄影 吴明玲
渭南职教“出海” 助力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作为中国铁路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之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持续深化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学院院长韩小卫介绍:“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我们从轨道交通、城市铁路等四个学院抽调骨干教师,安排了涵盖车辆检修、调度指挥、安全管理、客运服务等模块的课程,同时组织学员参与实践操作与文化交流,真正做到‘学用结合、中外融合’。”
据悉,该校自2016年以来,已在东盟、中亚、非洲等国家建设鲁班工坊、秦岭工坊,并发起成立中亚铁道学院,累计培养本土铁路人才超2000人。此次与中土集团合作开展阿布贾城铁运营培训,是陕铁院“随企出海”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学员开心查看相册集 摄影 吴明玲
近年来,渭南市也通过与“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协同发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朋友圈”,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和文旅产品出口、职业教育“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非合作 共赴未来
“我相信第一批学员回到尼日利亚后,会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发挥出来,服务国家发展。”尼日利亚首都地区交通局处长阿金蒂·约瑟夫·奥拉通德在典礼上表达了对项目未来的信心。“我也相信,第二批学员会以他们为榜样,带着目标继续前行。”
学校为学员赠送中国画 摄影 邵健
“我们希望借助中国铁路发展的成功经验,改进阿布贾的城市交通系统。来中国之前,我们就对中国铁路和人民做了详细了解。如今来到这里,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共融与尊重,我也愿将这份经历转化为对国家发展的贡献。”第二期学员EFENJI STEPHEN USHIE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从课堂到轨道,从渭南到非洲,技术与文化在跨越山海的旅途中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推动中非合作、民心相通的新引擎。而渭南,正以开放的姿态、专业的力量,走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前列。(文 吴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