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动态【2015年第4期】

时间:2015-07-12浏览:6721设置

 

高职教育动态 

2015年第4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5630

 


 

 

u       从数字读懂职业教育

u       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发展职业教育要闯几道关

u       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三分之一地区未落实经费要求

u       职教改革既要底气也要地位

u       张德江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从数字读懂职业教育

新华网北京629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当中,一些数字让我们了解到,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

【数字:职业院校13300多所】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20多个省份制定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

职业教育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4年底,有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20个省(区、市)、4个单列市制定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从128平方米增长到152平方米,年均增长25%。生均仪器设备值从1890元增长到3741元,年均增长103%。

【数字:中职免费政策覆盖面近90%】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逐步健全。2009年起实行的中职免学费政策,共投入514亿元,惠及3460万人次,覆盖面近90%。中职学校助学金覆盖面达40%,高职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

【数字:1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有2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全国共有高级技师1465万人,技师6124万人,高级工33781万人,中级工61898万人,初级工5403万人。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连接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纽带,在促进就业和劳动者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1996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从1268万人增至1803万人,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从123万人增至1007万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政府补贴性培训的规模,由1998年每年300万人上升到现在每年2000余万人。

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发展职业教育要闯几道关

新华网北京629日电 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观念仍是“拦路虎” 招生成为“头疼事”

“每年从4月开始,学校就把每个老师分配到省内各初中进行招生宣传,130多名老师有一半都在忙招生。”一提起招生,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校长周平就“头疼”。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在大型国企炙手可热。可是,“学校每逢招生季就‘吃不饱’,老师们经常守在初中校门口等学生下晚自习后发传单。”

根据报告显示,1996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

然而,与高就业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逐年下降的生源数量。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不少职业院校的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一半。

“现在职业学校是中央很重视、行业离不开、社会看不起,随之而来的就是招生难题。”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邵建利说。

执法检查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观念滞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和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学校,许多地方把职业院校放在中招、高招最后批次录取;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这些问题助长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报告建议,切实树立“三破三立”的观念,即破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偏见,树立普教职教同等重要的观念;破除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观念;破除狭隘的成才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

证书缺乏“含金量” 成长遭遇“断头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不被社会认可,含金量下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春职业教育学院汽车分院副院长成玉莲表示,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的证书并不被企业认可和看重,他们和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社会招聘人员相比技能更高,待遇却相当。

执法检查报告指出,一些现行政策和制度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难以落地。开展学徒制培养、推进“双证书”制度均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仕涛指出,近年来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不全,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没有“研究生”等体系上的设置,“上升通道”狭窄,成为“断头路”。

报告建议,建立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定期表彰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技术劳动者的报酬,使能工巧匠获得应有尊重和待遇。尽快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建立平等就业就学、职业成长的通道。

办学经费难落实 教师水平跟不上

采访中,多位职业学校校长表示,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免学费发补助,但多数职校办学经费依然捉襟见肘。

有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一个职校生的实际培养成本约为14万元,2014年湖北教育部门制定出台的高职学生生均经费5000元,远低于本科生12万元的生均标准,而且这笔经费常常拖欠到年底。因为历史欠账较多,许多职校基础设施不达标,一些学校甚至用塑料板代替钢材让学生进行车工培训。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教学成本比较高,如果投入不到位,教育质量很难保证。”成都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万斌说。

执法检查报告指出,近年来政府和有关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仍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目前约三分之一省(区、市)尚未落实“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的法定要求。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有些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落后水平,缺乏专业教师,没有配套实训设备。

对此,报告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完善生均拨款机制,依法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

还有校长反映,与“硬件不硬”相比,“软件过软”已成为制约职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专任教师量缺不稳、结构失调、技能型人才“进口”渠道不畅,职业教育师资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报告建议,配备优秀教师重点充实一线教学和专业指导岗位,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

顶层设计待完善 形成合力再推动

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可以举办职业教育,应当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实习。但执法检查报告也指出,校企合作中没有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致使企业办学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

“民办教育常被贴上‘逐利’标签,在政策执行中遭受差别化待遇。”采访中,多位职业学校校长表示,近年来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但在落实中却是屡碰“玻璃门”“旋转门”。

他们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民办职业加快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明确民办职业学校的法人属性、法人财产权。同时进一步明确减免税费政策,落实对民办学校的奖励扶持制度。

报告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混合所有制试点等政策措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支持企业投入和兴办职教。(执笔记者:吴晶、刘奕湛 参与记者:王莹、廖君、李双溪、吴晓颖)

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三分之一地区未落实经费要求

人民网北京629日电(刘茸)今日,张德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 

坐拥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我国职业教育却面临多方问题——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社会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等。 

据悉,2006年—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 1%,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已达2543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300亿元。而2009年起实行的中职免学费政策,共投入514亿元,惠及3460万人次,覆盖面近90%。 

与此同时,仍有约三分之一省(区、市)尚未落实“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的法定要求。 

张德江在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虽制定了标准,但水平偏低;有的地方中职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执行不到位,省级财政只承担省属职业院校的拨款,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落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能力有限,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无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基础上确立的。法律颁布19年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超过1. 3亿名毕业生。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至2014年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有2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 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主要问题: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201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职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而影响职教长期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来源单一,新入职教师大多是学历高、技能低的高校毕业生,且面临编制不足、有编不补,在各类教育中,职业院校生师比是最高的。 

一些培训的标准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与此同时,政府培训资金投入偏少,省级资金补助标准较低,社会力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报告还指出,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例如,涉农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农业技术专业萎缩,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现有用人和就业政策也不利于系统培养人才,开展学徒制培养、推进“双证书”制度均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改进:转变观念,提高经费,健全机制

针对上述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强化基本定位,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投入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抓住关键环节,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坚持分类指导,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具体措施方面,报告建议,尽快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构建平等就业就学、职业成长的通道。 

尽快制定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混合所有制试点等政策措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支持企业投入和兴办职教,探索实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 

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重点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以及未就业毕业生等进行培训;并且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此次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由张德江担任组长,王晨、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和柳斌杰担任副组长,20多位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检查组在3月至5月间,先后到吉林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个省(区、市)开展检查,并同时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本省(区、市)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据悉,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首次由委员长本人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也是首次由委员长作执法检查报告。

职教改革既要底气也要地位

“职业教育法颁布至今近20年,目前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尚未落实‘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的法定要求,职业教育法颁布后仅仅是21个省份发布了条例,还有很多是没有条例的。在这个过程中法定要求没有落实,各个省份没有投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必须在重大决策层面上找原因。”今天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白鸽说。

和赵白鸽委员一样,很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对今天全体会议听取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的多个“首次”倍感欣喜:在人大工作的历史上,首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首次由委员长作执法检查的报告。带着这种“底气”,常委会委员们在分组审议中畅所欲言,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发展空间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业教育的地位要树起来

“职业教育本身就弱,学校弱、教师弱、学生弱,政策再不倾斜,那只能萎缩。倾斜政策要有力度,要有可持续性,持之以恒。”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认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修修补补难以奏效,需要从大的战略布局上着眼、统筹考虑。

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工作,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成绩不容忽视。但针对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委员将一些地方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生动地比喻为“非婚生子女”,永远进不了家门。中职毕业生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不能在大城市落户,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不被社会认可,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专业有严格限制等制度壁垒,也深深束缚着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关键就是要把它正确的地位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认为,国家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这个法就要真正认真地贯彻好、实施好,要突出它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少华建议,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政策限制和歧视,让职业教育在歧视的恶性循环中求生存,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

对农村职教要“高看一眼”

2012年,全国人大修改了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了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次年,刘振伟委员参与对该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回头看”,发现不少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有编无人,技术人员普遍老化,农科大学生宁可改行,也不愿去县乡当“卖炭翁”。

“过去,县乡机构的主力军是职教生,如今风光不再。农村基层如何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要有政策保障和清晰的导向。”刘振伟委员坦言,对农业职业教育要“高看一眼”,因为农业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此外,他认为职业教育还承担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任,要完善农民培训制度。因为培养了一个人才,就解决了一户脱贫,意义重大,功在千秋。

“从甘肃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委员建议,加强县级职教工作,扶持县办职业学校,促进厂校合办职教模式的发展,力争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村发展模式。他期待着本次执法检查活动能够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带来更多的成果。

让企业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职业教育法是我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的时候参与起草的,现在已近20年了,校企合作喊了这么多年,从现在来看,校企合作机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问题在哪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坦言,问题就在企业要经营、要纳税,把办教育的事情交给它,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李连宁委员认为,要把发挥行业组织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出路在改革。他建议,可以对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减免教育费附加,政府给予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企业相应的补贴,探索职业教育培训券试点。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全国人大常委、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委员认为,在职业教育办学方面,政府的责任是采取综合措施,大力鼓励以大企业(集团)或者企业联盟(行业协会)为支持背景的职业教育,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的主流。(来源:《中国教育报》柴葳 6月29发自北京)

张德江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本报北京629日讯(记者 柴葳)“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这是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常委会第一次就此开展执法检查。”今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一开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便从主席台缓步走到报告台,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全面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张德江在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国务院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执法检查情况显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逐步完善,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形成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职业教育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各级政府认真落实法律规定,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和健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19年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超过1.3亿名毕业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得到加强,累计有4000多万名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

张德江强调,对执法检查中发现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存在唯学历倾向,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二是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一些现行政策和制度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涉农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农业技术专业萎缩,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三是职业教育经费稳步增长机制不够健全,国家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一些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能力有限,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职业学校基础条件急需改善,一些新建职业院校负债较重。四是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来源单一。五是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企业办职教的积极性不高。六是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市场需求的导向和企业主体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有效实施职业教育法,切实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工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事业。”针对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张德江代表检查组在报告中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教育。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尽快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打通人才成长上升通道。要端正办学思想,防止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注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强化基本定位,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学,面向市场和社会需要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发挥企业、行业组织办学的积极作用,对不适应需求、就业率低的专业和学校,应减少招生、调整归并直至取消相关专业和学校。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促进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优化发展。要在对外开放中实现职业教育新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四是健全投入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均拨款机制,落实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法律规定,完善支持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督促地方统筹化解职业教育债务。五是抓住关键环节,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切实解决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破除用人制度障碍,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对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给予一些特殊政策。六是坚持分类指导,尽快形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制,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困难群体用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张德江任组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和主任委员柳斌杰任副组长,20多位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的职业教育执法检查组。3月至5月,根据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要求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执法检查组分为四个小组,先后到吉林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个省(区、市)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了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深入到21个地市和70所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召开了29次校长、教师和企业、技能鉴定机构、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时,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本省(区、市)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使执法检查做到全覆盖。(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